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admin 2024-08-26 广州软文合集 167 次浏览 0个评论

澎湃新闻获悉,“缀古——刘体智与民国学人”正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展出,展览以刘体智之孙刘耋龄先生新捐赠的61封珍贵信札为线索,结合最新研究,展出文物合共193件(套),包括刘耋龄先生所捐赠的49件封书信,以及与这批书信相关的青铜器、甲骨片、古籍善本等。

以此讲述,以刘体智先生为代表的民国收藏家,在乱世中通过收藏古物,保存中华历史文脉和文化遗产的高尚情操,以及刘体智先生以青铜、甲骨和古籍为媒,与民国学人包括罗振玉、容庚、唐兰、陈梦家、郭沫若等名家交往的故事。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展览现场

刘体智(1879—1962年),字晦之,晚号善斋老人,民国著名银行家、收藏家,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文史馆员,其重要收藏先后归让或捐赠国内多家收藏单位。

刘体智之父为晚清重臣四川总督、淮军名将刘秉璋,是淮军当时罕有的进士出身,家族颇有收藏传统。刘秉璋在安徽老家所建远碧楼藏书四五万卷,当时就受到了郑振铎的重视,这批古籍后来悉归刘体智所有。刘体智的长兄刘体乾也以收藏青铜器与古玉而闻名,三兄刘体信则以收藏楚辞类古籍见长,被郭沫若誉为海内第一。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刘体智

因其父与李鸿章的密切关系,刘体智很小就被李鸿章收为义子,被送入天津李氏家塾学习,与李氏父子叔侄、门生故吏交游往来,后娶光绪帝师、大学士孙家鼐之女为妻。清末民国,刘体智投身于银行业,曾任中国实业银行董事、上海分行总经理,是上海金融业的一时人物。出身名门世家,饱览故家典籍,加上与名臣巨族的婚媾通谊,刘体智打下了扎实深厚的小学、史学、经学和收藏鉴别功底,经过多年积累和家族旧藏,形成了以青铜器、甲骨、各种善本为标志的收藏体系,其中甲骨数量达28000片之巨,青铜器数千件,吉金拓片数量众多,包括宋、明善本在内的古籍6万余册。数量之宏富,让著名学者容庚发出如斯感慨,“庐江刘体智先生收藏经籍书画金石之富,海内属望久矣”。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化私为公,大爱无疆,讲述刘体智将绝大部分通过无偿捐献和有偿出让的方式,化私为公、归于国有,进而惠及大众的事迹;第二部分因古结缘,嘉惠学林,讲述刘体智善斋的收藏名冠海内,围绕他的藏品,罗振玉、容庚、郭沫若等一大批民国学人与之结缘的故事;第三部分粤东金石,名家辈出,聚焦清末民初,岭南地区金石学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学术影响。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展览现场

刘体智与民国学人师友圈

随着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相继出现,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新历史考证学派将西方近代治学新理念、新方法与传统中国的史料材料相结合,提出“二重证据法”,青铜和甲骨等材料对于阐释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上古历史的重要性为学界所公认。

欣逢其时,刘体智以极其丰富的青铜器、甲骨和古籍善本收藏为媒介,组构起一个庞大而影响深远的学术圈,共同推进了近代中国历史考古学科的学术转型以及传统文化的挽救传承。当时与之交往的,都是顶级历史学、甲骨学、金石学、古文字学大家,包括罗振玉、容庚、唐兰、李济、傅斯年、徐中舒、陈梦家、商承祚、徐森玉、郭沫若、胡厚宣等。

展览聚焦于刘体智与民国学人间的交往,借助名人信札串联勾勒,通过书信内容的解读,使人物更加生动具象化,以此更加清晰地展示了刘体智与民国学人的形象,并且得以窥见众多文人间交往的细节,如当时中央博物院低价购买其收藏青铜器之间的故事,以及刘氏与容庚、郭沫若等人的交往细节。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容庚(1894—1983年),字希白,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广东东莞县人(今属广东东莞市),出身于清末书宦世家,著名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书画篆刻家。

说到与刘体智相交的民国学人,容庚先生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1931年8月,容庚、徐中舒、商承祚等人赴沪观赏品鉴刘氏所藏铜器,这是刘、容数月书信往来之后的第一次晤面。容庚在日记中记道,“晤谈如故交,尽出所藏鼎彝四五百事供摄影……复赠全形拓本三百余纸”,刘体智对学林同侪的慷慨无私,可见一斑。他与众多学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或开展青铜器、甲骨的相关探讨与学术交流,或分享各类珍贵文物的收藏信息,或互赠著作和拓片以促研究,共同成就了中国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史学和考古学繁荣,其中以与容庚的学缘和交谊最为持久,持续了三十多年。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容庚手稿

在刘体智的帮助下,容庚编纂了《善斋彝器图录》,这不仅加深了两人之间的学术交流,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资料。而从刘体智与容庚的书信往来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不仅共享收藏信息,还探讨了青铜器的研究。因刘氏收藏丰富,容庚先生还多次在他处购藏青铜器。在本次的展览中,就有刘体智当年的藏品“曾大保盆”,此件青铜器后归让容庚。容氏于1956年将其捐赠广州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曾大保盆 春秋 广州博物馆藏 1956年容庚先生捐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刘耋龄先生新捐赠的信札中,有一份善斋列单青铜器定价草目,前四件现为广州博物馆馆藏文物。这份资料进一步明晰了这四件文物的流转过程,最初为刘体智旧藏,后转让于容庚,直到1956年容庚捐赠给广州博物馆。来自商代的“毕钲”,便是其中的一件。它最初出现在刘体智拟售中央博物院的器物定价单上,但后续中博院因故并未购买,后归让容庚。其初名为“毕铙”,后容庚在得到此物后更名为“毕钲”。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毕钲
商代 广州博物馆藏 1956年容庚先生捐赠

新中国成立后,始终秉持“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文物也是天下之公器”理念的容庚将众多文物捐献国家,化私为公,为国家的文物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56年以来,容庚分两次将其多年收藏的青铜器95件无偿捐赠广州博物馆,全力支持博物馆事业。1956年,广州博物馆与容庚办理文物捐赠手续时,交接凭据等珍贵史料也将亮相展览。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善斋列单青铜器定价草目
民国 广州博物馆藏 2024年刘耋龄先生捐赠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广州博物馆古铜器接收清册》
1956年 广州博物馆藏

化私为公,奠定相关国有文物收藏基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包括刘体智在内的民国学人加快对出土文物的求购、收藏与研究,为凝聚数千年中华文化,承载中华文脉的文物寻求一席安全之地而奔走呼号。刘体智专门在上海新闸路的住宅内建造了一幢两层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八角小楼,名为“小校经阁”,是刘氏的藏宝重地。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小校经阁

随着承载启迪民智任务的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中国兴起并迅速发展,从1930年代初至新中国成立,刘体智将绝大部分收藏通过无偿捐献和有偿出让的方式,化私为公、归于国有的公共文化机构,惠及大众。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等,都曾受刘氏收藏的遗泽,奠定了相关文物的收藏基础。

这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莫过于1936年中研院史语所同仁为筹建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斡旋努力洽购刘氏所藏青铜器。在傅斯年、李济、徐中舒、陈梦家、容庚等人的再三促成下,中央博物院和史语所以七万低价购得刘体智107件青铜器。经此一役,刘体智获得“傅大炮”亲自认证的“痛快人”称号,“其痛快之程度,远在弟(傅斯年自称)所遇之一切收藏家之上。此一批货,如零碎卖,决在十万之上”,可见刘氏慷慨无私的心胸。这批藏品后来成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重要藏品之一。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刘体智给史语所的器物定价单

当时傅斯年任博物院筹备处主任,该处急需购置藏品,经容庚牵线、徐中舒等积极奔走,终在1936年以低价购得刘体智所藏青铜器107件。这批藏品后来成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重要藏品之一。刘体智与博物院就藏品购买事宜的往来电函在本次展览中也有展出。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史语所中博院诸人致刘体智信封、信件
民国 广州博物馆藏 2024年刘耋龄先生捐赠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史语所中博院诸人致刘体智电报
民国 广州博物馆藏 2024年刘耋龄先生捐赠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史语所中博院诸人致刘体智拟购善斋铜器目录
民国 广州博物馆藏 2024年刘耋龄先生捐赠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刘体智致史语所中博院善斋列单草目
民国 广州博物馆藏 2024年刘耋龄先生捐赠

因洽购一事,1936年博物院诸人与刘体智往来通信频繁,此为其中一封,信封及内容保留完整,信封上书“敬烦中舒先生面致刘晦之先生台启,李济之、付孟真留缄”。内容为傅斯年李济代中央博物院转达购买刘体智铜器的价格及意见,并希望刘氏多赠若干小件铜器及瓦器、拓本之属。以上要求刘氏均应允之。李济之、付孟真,即李济、傅斯年。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陈梦家致刘体智书1951年 广州博物馆藏

展览中还包括了,陈梦家(1911-1966,浙江上虞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新月派”诗人)书于1951年12月4日的函,信中提及徐森玉携“吕不韦戈”参展文化部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在太和殿举办的“伟大祖国艺术展览”。其与刘体智书信往来颇为频繁。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廿二年丞相吕不韦戈秦王政五年(前242年)造

徐森玉(1881-1971),浙江吴兴人,文物鉴定家、金石学家、版本学家、目录学家、文献学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1951年刘体智将十四匣青铜兵器捐赠上海文管会,包括“吕不韦戈”“郾(yǎn)王喜铍”等,后调拨上海博物馆,徐森玉致书刘氏云“尊藏兵器共十四匣,悉数捐赠本会,佳惠之隆,公私同感”。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徐森玉致刘体智书

除了以收藏闻名,刘体智的学术研究同样令人瞩目。他依托自身收藏编著的《小校经阁金石拓本》、《善斋吉金录》等在民国时期影响极大,每器均有图像、铭文拓本等信息。尤其是《善斋吉金录》,1934年由刘体智自己出资陆续刊行,书中披露了许多前人未曾著录的资料,为研究金石与古文字的重要参考文献。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刘体智《善斋吉金录》民国石印本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刘体智《小校经阁金石文字》民国石印本

在刘体智的朋友圈中,还包括甲骨四堂之一的郭沫若。在1936年, 郭沫若东渡日本, 当时他的生活颇为困苦。后来刘体智听说郭沫若对甲骨研究有兴趣, 但没有资料, 于是刘氏就请人制作了一些甲骨拓片, 将其裱成20册, 起名为《书契丛编》, 然后托中国书店的金祖同带去日本, 将其交给郭沫若。郭沫若大为惊喜, 对此仔细研究, 写出了他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殷契粹编》。其中,《殷契萃编》精选了善斋甲骨1595片进行考释,极大地推进了甲骨学的研究进程。陈梦家的《陈梦家学术论文集》中也收录了他的甲骨研究文章,这些成果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郭沫若致刘体智信封
民国 广州博物馆藏 2024年刘耋龄先生捐赠

刘体智与民国学人间的交往不仅见证了个人间的深厚友谊,更反映了那个时代学术界的繁荣景象。这些学者们在各自领域的探索与贡献,不仅为中国现代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广州博物馆还诚意制作新一季的《广博书记讲文物》,一连五集的视频内容,围绕金石学大家容庚展开讲述,辅以青铜器、名人信札、珍贵照片等材料,从容庚的求学历程、治学研究、为人处事、教书育人等方面展示一代金石学大家的风采,并以此纪念容庚诞辰130周年。

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展览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9月17日,本文综合自广州博物馆微信号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网-亚星开户-亚星会员开户,本文标题:《乱世中的古物收藏,看刘体智与民国学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