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多地上半年出生人口同比增长,什么原因?

admin 2024-09-10 20:11:03 34
多地上半年出生人口同比增长,什么原因?摘要: ...

界面新闻记者 | 赵孟

2024年7月以来,多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同比有所增长。在全国人口负增长持续两年的背景下,这些变化引发议论。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有广东省、黑龙江大庆市、山东省青岛市等至少6个地区发布相关消息,并给出了分析解读。人口学专家则表示,这一变化与疫情后的“补偿性生育”,以及人们对“龙宝宝”的生育偏好等因素有关,并可能促使全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加,但这无法扭转人口负增长的长期趋势。

据《羊城晚报》消息,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风华向记者介绍,今年1-6月,全省活产数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增幅为1.4%。她表示,这与三孩政策以及农历“龙年生龙子”有一定关系,也可能预示着出生人口下降趋势略微出现缓解。

广东省卫健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处一级调研员林洪表示,自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广东出生人口经历了先明显上升、后持续下降的趋势,“可喜的是,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可能会有所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具有强大的人口吸引力。《2023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127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万人,其中,全年出生人口103万人,出生率达8.12‰,连续四年成为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连续六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

其他一些人口转入负增长的省份,局部地区上半年也出现了出生人口同比增长的现象。9月3日,陕西省宝鸡市统计局发布《宝鸡市2024年上半年出生人口调研简析》显示,参与调查的4个县区5家医院和助产机构2023年上半年接生新生儿3223人,2024年上半年接生新生儿3569人,同比增加346人,增长10.7%。

宝鸡市统计局分析,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2024年上半年出生人口出现增长有三方面因素。一是疫情影响消退。三年疫情对全社会造成很大影响,调研中许多年轻人担心新冠病毒对孩子健康成长危害性,表示不敢结婚不敢怀孕,现在生活环境恢复正常,考虑结婚生育提上日程。二是生育观念主导。传统观念促使许多家庭希望将孩子生在龙年,追求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把生育时间有意识调整到2024年。三是政策效应显现。2021年国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孩子及配套支持政策,市委市政府加大生育支持力度,增加育儿假期,提高补贴金额,鼓励年轻人生育,政策效应在今年得到显现。

黑龙江《大庆日报》8月27日消息,大庆市上半年出生人口数量明显上升,主要原因离不开生育政策的落实到位和各项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报道称,“从出生人口监测数据看,我市全面三孩政策实施效果明显,出生人数符合预期。”

作为东北人口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大庆市近年来在支持生育方面不断发力。大庆市育儿补贴政策规定,夫妻双方或一方拥有大庆市户籍、依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每月发放育儿补贴补300元,依法生育第三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补贴标准为每月500元,最多可享受36个月。

8月20日,青岛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市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杜维平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介绍,今年1-6月份,青岛户籍人口出生数为22669人,同比增长5.93%,扭转了连续两年同比下降的趋势。结合全市“母子健康手册”建册数据,预产期在今年7-12月份产妇早孕建册数量,推测同期出生户籍人口约为2.5万人,预计青岛市2024年出生人口将与去年持平或略高于去年。

杜维平分析,目前青岛市人口出生数量有所增加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育龄妇女结构性增加,参与生育的人数增加较多;二是群众的属相偏好。今年是龙年,符合大部分群众的属相偏好;三是青岛市出台了鼓励生育的各项生育支持政策,也是提高育龄群众生育意愿的原因。据推测,未来的几年里,青岛市出生人口仍将维持在一个低生育水平上。

图表来自智库“育娲人口”。

人口学专家何亚福分析认为,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很可能会比2023年有所增加,原因首先是,2020-2022年,一部分家庭由于疫情原因而推迟生育计划。由于三年疫情而推迟生育的相当一部分夫妇都在2023年备孕,这些孩子将在2024年出生。其次,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为768万对,比上一年增加84.5万对,这对于2024年的出生人口也有正面影响。再次,2024年是龙年,生育偏好将影响人们的生育计划。

何亚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出生率推算出生人口,将1952-2023年六轮完整生肖年的出生人口合计发现,出生人口最多的前三名生肖依次是龙年、蛇年、马年,出生人口最少的生肖是牛年。其中,六轮龙年出生人口比六轮牛年出生人口多2300多万人。

何亚福认为,2024年出生人口很可能比2023年(902万人)有所增加,但超过1000万人的可能性并不大。受育龄妇女人口下降和生育意愿低迷的影响,人口负增长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