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今年,首都、大兴两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将突破1亿1.1亿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9月24日,在第九届北京全球友好机场总裁论坛上,首都机场股份公司航空业务部副总经理司榕对界面新闻称,“一市两场”格局对北京整个航空市场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
司榕还透露,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将突破5000万人次,同比增速达到30%以上。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已在9月初突破了1000万人次大关,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30%,恢复势头良好。
全球首个打造国际航空双枢纽的城市
今年7月底,民航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到,目前我国存在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谋划不深、枢纽竞争力不强、协同运行效率不高、国际运输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意见》要求推动国际航空枢纽资源优化配置,打造2-3家世界级超级航空承运人,强化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航空枢纽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
北京市拥有“一市两场”,且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均隶属于首都机场集团旗下。针对该《意见》的出台,首都机场集团总经理刘春晨在论坛上表示,北京是全球首个提出打造两个国际航空枢纽的城市,指导意见的出台为首都机场集团全面推进门户复合型枢纽建设、打造国际航空双枢纽提供了清晰指引。
界面新闻了解到,目前北京两场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一方面,首都机场现有三条跑道、372个机位和141万平方米的航站楼,目前还在实施一批提质增效扩容项目,持续提升保障能力;大兴机场拥有4条跑道、252个机位和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同时正在加快推进阶段工程建设。
刘春晨认为,枢纽机场应具备较强的通达性、辐射性和带动性。通达性要求机场的连通度强、通航点多、覆盖度广,重点国家和重点城市的航班达到一定的广度和厚度;辐射性要求机场在地面综合交通网络中的引领作用要强,不断完善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功能强以外,枢纽机场还要求效率高。要紧密围绕保障好飞机流、旅客流和物流的目标,做到好来好走。飞机流主要涉及滑行时间、起飞等待时间;旅客流主要涉及航班靠桥率、安检效率、最短的中转时间、步行距离等指标 。
“如果说机场是航空枢纽建设的平台和保障,那么航空公司就是航空枢纽建设的主力军。”刘春晨称,国内三大航空枢纽城市中,北京是唯一同时拥有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司作为主运营基地和主承运人的城市。此外,海航、川航、中联航、首都航等多家国内航空和国际航空公司也在积极参与北京双枢纽建设。
以首都机场为例,界面新闻获悉,目前国航在首都机场的整体份额已超过60%,国航在欧洲航空市场的恢复率超过100%,欧洲市场也成为首都机场的优势所在。
司榕告诉界面新闻,按照指导意见,首都机场未来会和枢纽运营人即国航一起,继续拓展洲际航空市场,同时也会积极拓展一带一路航空市场,使得首都机场航点、航班密度在亚洲地区乃至甚全球的枢纽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进而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刘春晨则表示,首都机场集团已与国航、空管局等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正在筹划与东航、南航、中航信等建立协同机制,并加强与海关、移民、公安等单位的协同联动。
“一市两场”协同并进、各有分工
今天(9月25日),恰逢北京大兴机场投运五周年,也是北京市拥有“一市两场”格局的第五个年头。
谈及国际航空双枢纽建设的协作与分工,司榕告诉界面新闻,虽然两座机场的目标都是构建全方位复合型门户枢纽,但是具体定位上又有所不同。
司榕提到,首都机场更多是服务于北京四个中心的建设,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大兴机场更多是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同时也包含对首都核心功能的支持。
从国际航空市场布局来看,首都机场专注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远程洲际航线的发展和布局,不断提升国际中转能力;大兴机场主要聚焦于亚洲区域内的国际航线,更多是包含一带一路各维度的航线网络打造,同时也有一些洲际航线。
界面新闻获悉,截至8月底,首都机场航线网络已通达54个国家的217个航点,包括127个国内航点和90个国际及地区航点。目前,首都机场至法兰克福、巴黎、伦敦、慕尼黑等欧洲城市每周的往返航班均在20架次以上,每周往返首尔、东京、新加坡、曼谷等亚洲城市的航班也均达到50架次以上。
“近期我们还加密了飞往日本、泰国等国家的多条航线,在即将到来的冬春航季,航空市场还会持续恢复。”司榕称。
大兴机场数据显示,目前,大兴机场客运航司在飞航线216条,覆盖197个国内外航点,通达欧洲、亚洲等25个国家。其中,国际及地区通航点43个,国际及地区旅客累计超310万人次。今年暑运期间,大兴机场单日最高旅客量近18万人次,创开航以来新高。
尽管北京“一市两场”今年合计客流量预计达到1.1亿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首都机场单机场的1亿人次水平。但是对于首都机场自身而言,由于其拥有港股上市机场的身份,财务业绩的起伏波动颇受投资者及外界的关注,被大兴机场分流后,首都机场国际航线客流量及免税业务收入都遭受不小的冲击。
据界面新闻梳理,截至今年上半年,首都机场仍是北上广深四大上市机场中唯一一家没能扭亏为盈的机场。2020年至今共四年半的时间,首都机场(00694.HK)累计亏损近百亿元,相当于亏掉巅峰时期三倍多的利润。
免税业务是首都机场非航核心业务,也是其赚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由于国际客流量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加上当下免税行业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机场口岸免税店的日子不再那么好过,首都机场免税“摇钱树”也不灵了。
2024半年报数据披露,上半年首都机场免税收入所属的“特许经营”收入项实现收入7.85亿元,仅为疫情前水平的30.27%。
不过界面新闻也了解到,长远来看,首都机场单机场旅客吞吐量仍有望超越1亿人次规模,重回疫情前水平。
论坛上,刘春晨透露,未来双枢纽机场的远期保障能力将超过两亿人次旅客吞吐量,在跑滑系统效率、航站区运行品质、综合交通网络、数字机场建设等方面将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北京也将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两个1亿级规模机场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