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要点日更|以石油部长称占领黎一村庄,美以讨论报复伊朗计划
【编者按】
中东局势风云变幻,本轮巴以冲突至今已经持续整整一年。近来,以色列军事战略重心已从南部的加沙战事转向北部打击黎巴嫩真主党,与此同时,以色列同伊朗、也门胡塞武装之间的冲突也呈现上升态势。从今日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将在此报道链接中每日更新,持续追踪中东局势最新发展、整理各方发声表态,探究局势如何演变。
2024年10月9日要点梳理
*据环球网报道,《以色列时报》等媒体报道称,以色列能源部长埃利·科亨9日表示,以色列士兵“占领”了黎巴嫩南部的一个村庄,并分享了该村庄升起的以色列国旗的图片。
*内塔尼亚胡将与拜登通话,讨论针对伊朗此前发动导弹袭击后的打击计划。
*伊朗已经对海湾阿拉伯国家明确表示,海湾国家不要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开放领空,并警告称任何此类行动都将引发伊朗的回应。
【战事】
以色列国防军10月9日发表声明称,黎巴嫩真主党武装10月8日向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等地发射了大量火箭弹和导弹,造成约7人受伤。以色列国防军当天扩大了其在黎巴嫩的地面行动。
据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已向黎南部增派第四个师,其第146预备师于7日晚在黎西南部投入地面战斗。此前,以军第98师、第36师和第91师已在黎东南部和南部中部地区开展地面行动。半岛电视台称,目前以军已在黎巴嫩境内部署超过1.5万人。
据环球网报道,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日报道称,一名消息人士向该媒体透露,位于叙利亚代尔祖尔省科尼科气田附近的美军基地遭到多枚导弹袭击。美军尚未对有关报道作出回应。
【伤亡】
据央视新闻10月9日报道,黎巴嫩卫生部当地时间10月8日晚表示,过去24小时内,以色列的袭击造成36人死亡,150人受伤。黎巴嫩外交部称,自2023年10月以来,黎以冲突已经导致黎巴嫩2119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在过去两周内死亡的。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10月9日发表声明称,自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袭击以来,已经有4201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79720人受伤。
【真主党】
据路透社10月8日报道,真主党二号人物纳伊姆·卡西姆在8日播出的讲话中说,真主党支持为实现黎巴嫩停火所作的努力,但他首次没有提及加沙停火协议是真主党停止向以色列开火的先决条件。
卡西姆说,真主党支持该组织盟友、黎巴嫩议长纳比·贝里为实现停火所作的努力。他说:“无论如何,在停火问题成形后,一旦外交手段能够实现停火,我们就可以讨论其他所有细节并作出决定。如果敌人(以色列)继续开战,那么结果将由战场来决定。”
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黎巴嫩真主党就开始向以色列发射导弹以支持其盟友哈马斯。在过去的一年中,真主党最高领导人多次表示,加沙停火协议达成之前,真主党不会停火。路透社指出,卡西姆的最新讲话似乎标志着对这一政策的背离。
【美国】
美国总统拜登将在当地时间10月9日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电话会议。这是两人自8月以来首次通话。英国《卫报》称,内塔尼亚胡或将与拜登讨论打击伊朗的计划。报道援引美国官员的话称,美方希望“利用这次通话来尝试确定以色列报复措施的限度”。
路透社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话称,两位领导人还将讨论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冲突。
此前,美国国防部副发言人萨布丽娜·辛格在当地时间10月8日下午的例行记者会上证实,原定当地时间10月9日在华盛顿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举行会晤的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已推迟访美行程。辛格说,五角大楼“刚刚收到以色列方面的通知”。
多家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加兰特的美国之行“作出限制”,称只有在他本人与美国总统拜登对话后才会批准加兰特访美。
【伊朗】
路透社9日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伊朗高级官员的话称,伊朗已经对海湾阿拉伯国家明确表示,海湾国家不要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开放领空,并警告称任何此类行动都将引发伊朗的回应。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齐8日表示,伊朗不希望中东紧张局势升级,并支持停火努力,但也为战争做好充分准备,标定好了所有必要的打击目标。
伊朗外交部9日表示,伊朗外长阿拉格希将于9日晚间访问沙特阿拉伯,就黎巴嫩局势以及停止以色列在加沙和黎巴嫩的军事行动等问题,与相关国家进行磋商。
此前10月4日和5日,阿拉格希分别前往贝鲁特和大马士革,与黎巴嫩和叙利亚两国官员就地区局势进行商讨。
【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8日警告说,黎巴嫩真主党和其他武装团体与以色列国防军在黎以边境“蓝线”两侧的交火愈演愈烈,完全无视安理会第1701号和第1559号决议。黎巴嫩已处于“爆发全面战争的边缘”,但国际社会还有时间阻止爆发全面战争。
据《华盛顿邮报》9日援引加沙卫生官员的话称,以色列军方已下令加沙北部的三家医院撤离,因为以色列加大了对该地区的攻击力度。一名联合国官员将加沙北部地区的局势形容为“地狱”,“至少有 40 万人”被困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