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区”成“网红打卡点”,擅入风险不容忽视
原创 人大新闻系 RUC新闻坊
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入标识
(图源:哀牢山官方账号)
国庆假期,随着哀牢山在网络走红,一些游客擅入未开发区域,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网络博主“苗疆陈朵朵”闯入云南哀牢山保护区露营两天一夜,相关话题讨论登上热搜;8名游客擅闯稻城亚丁景区未开发区域开展徒步,被罚终身禁入。
事实上,擅闯未开发区域并非孤例,因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10月13日,一名游客在东莞银瓶山森林公园未开放区域迷路,13人连夜搜救;10月24日,两名游客违规进入海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未开放危险区钓鱼,一人不慎落海……
擅入事件屡禁不止,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未开发区域为何不断吸引游客前往?其中暗藏着怎样的安全风险?擅闯行为究竟如何管制?
01
迷人又危险:
未开发区域缘何吸引大众?
今年10月,视频博主“山取画材”独自在云南哀牢山探险的视频引发关注,不少游客慕名前来,甚至一度致使山路堵塞。对此,云南当地紧急发布安全提示,告知游客切勿贸然前往哀牢山尚未开放区域探险。
短短一个探险视频,为何能吸引游客蜂拥而至?我们以“未开发景区”为关键词,爬取小红书平台帖子497条,筛选得出252条有效数据,试图分析游客涌向景区未开发区域的想法。
数据发现,“景色绝美”是吸引人的首要原因。树木葱郁、云雾缭绕,从瀑布到林海,大自然无不扣人心弦。
同时,节假日各地游客爆满,选择人流相对稀疏的“小众”“冷门”景区也成为了游客的重要考量。大学生户外运动爱好者美君就选择错开高峰,在此次国庆假期的末尾前往云南某景区进行人生中第一次徒步。
“因为是国庆节之后,淡季人比较少,我们团包括我、向导只有四个人。”美君介绍道。通过小红书的推荐,她最终选择了一条对新手相对友好的新兴、小众徒步路线。
“出片”也是游客们前往未开发区域的驱动力之一。比起千篇一律的网红造景地打卡,哀牢山等地的奇观异象,在镜头记录下更显与众不同。
游览人迹罕至的美景、探索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拍出难忘的“人生照片”……多种因素叠加,使得前往景区未开发区域的游客络绎不绝,也导致了接二连三的安全事故。
02
风险重重:进入未开发区域有何安全隐患?
近年来,登山、徒步、漂流、溯溪等户外运动热度攀升。“驴友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如果没有充分准备、缺乏安全保护,盲目“打卡”野生线路或小众区域,极易酿成险情。
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较2022年增长14.2%;事故涉及人员共1350人,其中受伤320人、死亡156人、失踪26人。
从项目分布上看,登山成为最易发生事故的户外运动,仅2023年事故发生数量就高达156起,其次分别是徒步和野外游泳,三个项目占所有事故的72.47%[1]。
上述伤亡与失踪人员中,不乏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专业探险人员。2023年,曾独自骑行五万公里、走过三大洲三十余个国家的职业探险家姜野,在新疆博格达峰徒步环线失联,后确认遇难。2021年,4名地质调查人员深入云南哀牢山腹地勘探,不幸因人体失温死亡。
专业人士尚且如此,普通游客若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只会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
一方面,未开发区域自然环境复杂,风险难以预判,稍有不慎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以哀牢山为例,在其平均20余公里的宽度中,海拔从300米陡升至3000余米,形成了多达六种垂直气候分布,山中多出没熊、豹、蛇等危险野生动物,让人防不胜防。
同时,哀牢山复杂的气候、特殊的地形使其产生了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容易导致进山者缺氧昏迷,进而失温丧命。
根据科研人员研究测量,哀牢山腹地存在着地磁场强度异常现象,很有可能致使指南针失灵,非专业人士极易在山中迷路[2]。
另一方面,普通游客缺乏户外运动的相关经验,对野外的危险性没有合理认知,遇到意外情况很难进行有效自救。
“直到我真正踏上那条路的时候,我才发现之前想的还是太少、太单纯了。”美君说。在出发前一天晚上,她看到刚从山上下来的一个徒步爱好者腿部被蚂蝗咬烂,而她做攻略时完全没有考虑到这点,“当时觉得只能听天由命了”。
中国人民大学自游人协会成员余山认为社交平台上的许多徒步路线分享帖都很不负责任,“让一群没有体能、没有经验的人,随便穿着毛衣就上山了,他们可能甚至都不知道登山杖怎么用”,这种跟风式的户外活动,对景区的自然环境有破坏,个人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03
双管齐下:风险隐患如何防范应对?
面对擅闯未开发区域的现象,相关部门和景区也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除发布公告提醒广大群众外,事后惩罚的形式与力度也各不相同。
池州石台牯牛降景区曾有两名游客因抄近路闯入划定的非开放区域,保护区相关部门对此处以200元罚款,并由警方进行批评教育;小红书旅行博主“小紫”也曾因擅闯小五台山核心保护区,最终被罚款3500元[3]。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未开发区域擅自移动或破坏界标、从事科研教学等活动而未提交成果副本、擅自进入或不服从管理等都有可能面临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若妨碍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或造成重大污染和破坏事故,情节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内登山管理办法》也要求攀登一定高度的独立山峰时,要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备并出具文件,得到批准之后才可以按照预定计划实施攀登。
虽然相关部门和景区都对禁止进入未开发区域做出了规定和惩处措施,然而,仍有一部分人不知晓、不清楚相关法律法规。还有一部分人无视规则的束缚,对危险不以为意。
美君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道:“我完全不知道(对于攀登哈巴雪山之类的登山活动)要报备。”
《南方周末》一篇关于秦岭太白山保护区的报道中也写道:“热衷徒步的驴友们与太白山保护区工作人员玩起了猫鼠游戏,讨论哪里有工作人员驻守劝返,以及如何避开红外摄像头的探测。即便游客擅闯禁区被抓住了,惩罚也只是罚款。”[4]
中国探险协会在《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中指出,在户外运动高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监管并不完善,也尚未建立起对组织户外探险活动机构在资质、资格认证等的管理体系[5]。
如针对2023年发生的4人非法穿越罗布泊遇难事故,中国探险协会在事故的还原分析中也给出了监管上的建议:“非法穿越屡禁不止是因为违法成本低、收益却很高;封禁不如疏导,目的地应建立准入制度,经过报备审批,将活动悉数纳入管理范畴。” [6] 有着丰富户外运动经验的大学生嘉楠也提到,目前她所知道的国内发展比较好的登山协会也仅几家,即便如此其在管理上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完善的规范管理手段仍需进一步建立,个人的安全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也不容忽视。
2021年,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探险者行为指南》就探险者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规范探险流程给出建议,参与徒步的团队和个人不仅要保证自身身体健康、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携带足够的装备,并充分了解沿途的各种地理和人文资料,同时应当配备向导或有经验的领队[7]。
正在参加预备领队培训的知寒告诉我们,她所在的自游人协会有一个专业的路线库,里面的路线都曾经有成员实地走过,并总结了安全、徒步强度等资料供参考。在遇到新路线时,领队一般还会依据网上资料并自己实地调研一次后再推荐给大家。
谈及路线选择时,知寒表示:“我们一般都选择一些大家都走过,非常有经验的,安全系数也比较高的线路。我觉得选择路线也和个人安全意识有关,我自己不会追求非常小众的路线。”
户外风逐渐盛行,在与自然相接触的同时或许也要思考禁区与景区的边界何在。
“我觉得有时候大家对于自然没有敬畏之心。”当嘉楠被问及在户外应该有怎样的意识时,她表示,“首先我觉得要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户外有很多时候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注:应受访者要求,美君、余山、知寒、嘉楠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中国探险协会. (2023). 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
[2]地道风物. (2024). 失温失踪,磁场紊乱之外,哀牢山的B面还藏着什么?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12977
[3]小紫. (2023). 我因为爬了这座山,被罚款3500元.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49c20fe0000000027028105?source=webshare&xhsshare=pc_web&xsec_token=ABTmv_ltDsclRD7OhH1QiF1I0P6TZJqAxOiKmTGLB0p-Y=&xsec_source=pc_share
[4]崔慧莹.徒步圈“顶流”,却是国内死亡率最高的户外线路. 南方周末. https://mp.weixin.qq.com/s/3alFqsMqLvUN0YAonJ-8ug
[5]同[1]
[6]中国探险协会. (2023). 真相骇然!一线搜救者还原真实的罗布泊事故.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f-Ep3dVOI9vIx5B0LhPyqg
[7]中国探险协会. (2021). 探险者行为指南
数据:邱童 欧阳远 张馨月 江雪 张轩
可视化:邱童 欧阳远 张馨月
文案:江雪 张轩
美编:张馨月
原标题:《“禁区”成“网红打卡点”,擅入风险不容忽视》